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在连续流动条件下 2-氮杂环丁烷的抗马尔可夫尼科夫氢烷基/芳基硫醇化(anti-Markovnikov hydroalkyl/aryl thiolation)和二硫化的策略。 硫基自由基由硫醇或二硫化物产生,随后传播到氮杂环丁烷不饱和度中,形成 C-S 键并形成二级自由基中间体。 这个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链通过氢原子转移(HAT)或另一个二硫化物转移到另一个硫醇上,以重新生成关键的硫基自由基中间体。 流动技术的使用确保了反应混合物的有效照射,从而实现极快、稳健且可扩展的方案。 此外,采用乙酸乙酯作为对环境负责的溶剂。
2023-09-18
用于多种有机反应的光气和 Vilsmeier 试剂 (VR) 在空气中不稳定。 光气还具有极高的毒性。 它们的安全使用,特别是在工业中,是流动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。 本研究报告了用氯仿(CHCl3)的流动光化学氧化产生的光气(COCl2)流动合成酰氯和VR。 该系统适用于酯类、羧酸酐类、酰胺类、芳醛前体、β-氯丙烯醛前体的连续流合成。 流动反应系统中的密闭空间有利于安全有效地将CHCl3转化为COCl2和DMF转化为VR,以及随后的羧酸氯化、芳香族化合物的甲酰化以及乙?;隫R的氯化和甲酰化。
2023-09-18
2023-09-13
利用连续流技术的优势,通过未充分利用的Baldwin重排,开发了一种连续流合成氮丙啶(aziridines)的方法,在5-10分钟的停留时间内,得到了比相应的间歇工艺更高的收率、非对映选择性和吞吐量,具有更大的官能团耐受性的氮丙啶(aziridines)库。所选择的溶剂(即MeCN)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因为它允许持续高的非对异选择性,并且能够将反应混合物过热(高于大气沸点约50°C),从而实现更快的反应速率、更高的收率和最小化的产物分解,这是该流动过程的特征。
2023-09-12
通过以1-十四(碳)烯为主要原料,并成功实施微反应微型中试平台,实现了烯烃磺酸盐的连续合成。 值得注意的是,水解后,我们获得了超过 90% 的活性物质含量。
2023-09-07
为了提高核裂变的可持续性,湿法冶金后处理提供了从乏燃料(辐照核燃料)中回收有价值且麻烦的放射性核元素的能力。 这些技术严重依赖于 DEHiBA(N,N-di-(2-ethylhexyl)isobutyramide)等专用有机配体来选择性提取f区元素,然后进行回收。
2023-09-06
反应机制主要通过顺序电子/质子转移而并非氢原子转移HAT, 其关键的反应中间体为三氟乙酸酯。主要反应过程如下:含苄基C(sp3)–H底物在阳极发生氧化去质子化,生成苄基自由基,其进一步氧化生成苄基碳正离子,与三氟乙酸盐反应生成三氟乙酸酯,最终的苄醇产品通过水处理过程中酯的水解获得。
2023-09-06
研究人员开发了高稳定性、高活性的氢气氧化催化剂,极大提高了流动电解池的运行稳定性,并且解决了反应物传质限制的问题。在常温、常压的条件下,通过氮气还原和氢气氧化耦合,实现了连续化的电化学合成氨,最终产氨的法拉第效率高达 61%。
2023-09-05